产品世界
焦炉用硅砖(JG)
本公司生产的焦炉砖,已有20多年的历史,其特点为:物相组成以磷石英为主,方石英为辅,体积密度高,热导性强,高温蠕变行稳定,长期使用而不变形。
1)焦炉砖原料是基础。
焦炉砖原料应品质稳定,烧成时不易松散且易于控制,还应有相当的储量便于较长时期使用。选择适当的原料,焦炉砖可使制造工艺简化,操作方便,质量稳定,成本降低。用不同性质的二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硅石制砖逐渐被人们采用,用混合硅石制硅砖有以下几个好处:一是可调整化学成分;二是可调整颗粒组成,经济的达到合理级配;三是易于控制砖胚在烧成时的膨胀和晶型转化(每种硅石加热时的膨胀曲线不完全一致,利用这一差别可以拉长产生膨胀的温度区段,使膨胀得以分散;四是降低成本。
(2)焦炉砖粒度级配要合理。
焦炉砖的粒度级配需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:一是合格率,二是有利于石英的晶型转换,达到预期的矿物组成。现在大多数硅砖厂采用较小的临界粒度2~2.5mm,大不超过3mm,还有相当比例的细粉。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研究报告称,用再结晶、致密、中速转化硅石,其临界粒度大于3mm时,烧成裂纹严重。
(3)焦炉砖重视矿化剂。
焦炉砖矿化剂是形成鳞石英相的必要因素,矿化剂的选择涉及到鳞石英相的形成量,也就决定了硅砖性能的优劣。
(4)焦炉砖混炼应具有捏合作用。
混料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混匀的问题,泥料同样也要求具有一定的捏合性,它能够提高砖坯的密度,从而优化硅砖的各项理化指标得到更为致密的硅砖。
(5)焦炉砖制胚机械化。
机械化制胚能够保证硅砖生胚的质量和其性能的稳定性。
(6)焦炉砖砖胚低温干燥。
低温干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焦炉砖的合格率,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步骤。
(7)焦炉砖烧成是关键。
焦炉砖的真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标准硅砖性能的优异与否,而要获得较低真密度的硅砖必须采用合理的烧成制度,包括烧成温度,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等。
通过对于焦炉砖的生产工艺研究发现,在硅砖的生产过程中原料是获得优质硅砖的必要条件,是硅砖优劣的关键点,同时需要合理的工艺和良好的装备确保其产出焦炉砖的质量,而焦炉砖的生产工艺中烧成制度则是关键中的关键。
焦炉用硅砖的理化指标 GB/T 2608-2012 |
|||||
Physics and chemistry index |
|||||
项目 |
单位 |
规定值 |
|||
炉底、炉壁 |
其他 |
||||
化学成份 |
SiO2 |
≥ |
% |
94.5 |
94 |
Al2O3 |
≤ |
% |
1.2 |
1.5 |
|
Fe2O3 |
≤ |
% |
1.2 |
1.5 |
|
CaO |
≤ |
% |
3.0 |
3.0 |
|
K2O+Na2O |
≤ |
% |
0.35 |
0.35 |
|
物理性能 |
显气孔率 |
≤ |
% |
22 |
24(26b) |
真密度 |
≤ |
g/cm3 |
2.33 |
2.34 |
|
0.2MPa荷重软化开始温度 |
≥ |
℃ |
1650 |
||
常温耐压强度a |
≥ |
Mpa |
|
28 |
|
Xmin |
Mpa |
30 25 |
20 |
||
残余石英 |
≤ |
% |
1.5 |
||
热膨胀率c(1000℃) |
≤ |
% |
1.28 |
1.3 |
|
加热永久线变化(1450℃×2h) |
≤ |
% |
0-0.2 |
||
注:黑体字项目为考核项目。 |
|||||
a.耐压强度所测值单值应大于Xmin规定值。 |